EXGO學院|礦圈專有名詞百科
- ASIC: ASIC或應用專用積體電路指的是專門設計用於挖礦領域某些演算法計算的專用機器。但是除了這個,ASIC什麼也做不了。雖然其挖礦要遠比顯卡或CPU高得多,但卻因價格昂貴、噪音較大、耗電高而飽受詬病。
- 區塊: 區塊是經過網路共識機制驗證的交易記錄或交易記錄組合,區塊鏈接到一起便形成區塊鏈。
- 區塊鏈分叉: 分叉指的修改區塊鏈的規則並形成新的區塊鏈,目前有兩種類型的分叉,即軟分叉和硬分叉。在硬分叉中,新規則與舊規則不再相容,需要對節點以及挖礦軟體進行更新,以便應用新的規則驗證區塊。如果新規則沒有被所有礦工所採用,就會發生鏈分裂。
- 鏈重組: 如果發生鏈分裂,區塊鏈可能出現自我重組的情況。通常情況下,網路將選定最長(總難度最高)的鏈作為主鏈來實現這一目的,這將導致最短的區塊鏈上的區塊成為孤塊。
- 鏈分裂: 當現有的區塊鏈創建出兩個或多個區塊鏈時,便成為鏈分裂,當多個礦工同時對區塊進行驗證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導致部分礦工在一條鏈上挖礦,而其他礦工在另一條鏈上挖礦,這將導致孤塊的產生。此外,在硬分叉之後,並非所有節點都即刻更新到最新的規則,從而產生兩條具有不同規則的區塊鏈,也會發生鏈分裂。
- Coinbase交易: 關於該概念請不要與Coinbase公司混淆,Coinbase交易指的是一個區塊的第一筆交易,其中包含新生成的比特幣,以及對驗證區塊的礦工的其他區塊獎勵。
- CPU: CPU或者通常被稱為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部件,起著機器“大腦”的作用,能夠用於某些適用於CPU挖礦演算法的挖礦。
- FPGA: FPGA或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是一種可以隨意編程的組件。因此,這種設備通常比顯卡的性能更好,在技術上來講更加通用。然而,FPGA礦機由於價格高昂、適用性低,目前發展受限。
- 創世區塊: 創世區塊是指的是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這個區塊沒有其他前面的區塊可以鏈接,因為在這個區塊之前不存在任何區塊。
- GPU/顯卡: GPU指的是顯卡上的核心晶片,大多數高端PC都配備顯卡,顯卡最常用於渲染,特別對於那些對圖像要求較高的遊戲玩家。顯卡專為並行計算而設計的,因此適用於更加廣泛的挖礦演算法。
- Hash(哈希)/Sol/Graph: Hash(哈希)是運算挖礦演算法獲得的輸出,是數學運算的一種結果(解決方案)。根據挖礦演算法的數學操作的性質,這可能被稱為Solution (Sol)或Graph。
- 哈希運算(Hashing): 哈希運算指的是計算指定哈希函數的哈希值的過程。
- 算力(Hashpower): 算力描述了指定硬體的哈希計算的能力,用於對比不同設備針對同一演算法的挖礦性能,其單位是哈希率(hashrate)。
- 哈希率(Hashrate): 哈希率是指特定硬體在一定時間區間內,能夠對特定演算法運算出的解決方案的數量,通常單位為H/s。如果一臺設備能夠在SHA-256演算法實現100 TH/s的運算速率,這意味著它可以在1秒內為SHA-256演算法計算100百萬億哈希值(解)。
- 礦工(Miner): 從區塊鏈的角度來看,礦工是一個獨立的節點,並按照網路共識的規則在區塊鏈上驗證新的區塊。礦工在具有工作量證明網路共識機制的特定網路,並通過使用其算力運算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來驗證區塊。
- 挖掘演算法(Mining Algorithm): 挖礦演算法是網路共識機制所使用的一組數學運算函數,礦工軟體在搜索有效解決方案時應用挖礦演算法。
- 礦場(Mining Farm): 礦場是一系列礦機挖礦操作的整體稱呼,礦場通常部署大量(通常是數百甚至數千臺)的礦機、ASIC和/或其他類型礦機設備。
- 挖礦任務(Mining Job): 挖礦任務由挖礦軟體發起請求獲得,其包含一個難度目標,礦工在提交算了份額以及其他數據時必須滿足這個目標。如果在礦池上挖礦,挖礦作業的難度將低於網路難度,因此更容易找到Share(有效解決方案)。
- 礦機(Mining Rig): 挖礦設備是一個系統/PC,包含一個或多個專用於挖礦的組件。最常見的平臺是搭載GPU顯卡的平臺,但也可以是CPU平臺或兩者的組合。
- 挖礦軟體/插件(Mining Software/Plugin): 挖礦軟體或挖礦插件是允許諸如CPU或GPU顯卡等算力硬體執行加密貨幣挖礦的電腦應用程式。他們使用硬體通過對特定的挖礦演算法進行哈希運算,來為挖礦作業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 節點(Node): 節點是擁有所有區塊鏈數據副本的客戶端,其功能是向網路上的其他節點重傳交易、區塊以及其他資訊。如果一個節點可以創建新的區塊,則稱其為礦工。
- 孤塊(Orphan Block): 孤塊是一個根據區塊鏈的規則成功驗證但被網路拒絕的區塊,如果兩個或更多的礦工在相同的區塊高度上同時解決有效的區塊,就會自然發生這種情況,導致鏈分裂。網路使用這兩個區塊,直到其中一條鏈擁有更多經過驗證的區塊。然後,短鏈中的區塊就變成了孤塊。
- Share: Share是一種特殊的哈希(解決方案),它是一個哈希,其難度高於挖礦作業所需的目標難度。這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Share的難度高於網路難度,那麼它可以用於驗證區塊鏈上的區塊。
- 驗證器(Validator): 從區塊鏈的角度來看,驗證器是一個節點,像礦工一樣可以驗證區塊鏈上的新區塊。然而,驗證者是特定於權益證明(Proof-of-Stake)共識機制的,在大多數區塊鏈中,他們會根據他們質押的資金數量來驗證區塊,將投票權集中在擁有最多代幣的區塊上。
- 51%攻擊(51% Attack): 當單個實體控制網路上超過51%的算力投票權,就會發生51%攻擊,這使得攻擊者私下驗證區塊並創建比公共區塊鏈更長的鏈。一旦攻擊者發佈了較長的區塊鏈,在攻擊開始後驗證的公共區塊鏈上的所有區塊都將成為孤塊,同時這些區塊上的所有交易將被網路丟棄。
Updated on: 31/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