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GO學院|第31課:什麼是數字貨幣的減半?
簡單來說,減半其實就是數字貨幣中一種特殊的機制。我們都知道,比特幣的誕生節點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的源頭在於美元增發所導致世界級的通貨膨脹。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本聰選擇經濟模型,自然就不會考慮如美元、日元等法幣世界可無限增發式的貨幣模型,所以比特幣一開始選擇的就是一個總量恒定的通縮型經濟模型。
但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比特幣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流通到市場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本聰在比特幣底層的共識機制中就規定,所有比特幣最初只能通過挖礦的方式獲得,每產生一個區塊,就會給予礦工一定的比特幣獎勵。此外為了防止礦工們挖礦太快,導致比特幣在短時間內就被挖完,中本聰又添加了一個新的機制,而這個機制就是比特幣的減半。
比特幣減半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在比特幣的區塊鏈網路中,從第一個創始區塊算起,平均每10分鐘會產生一個新的區塊,而每個區塊會帶來50枚比特幣流通到市面上。
但為了保證比特幣不會短時間全部流通到市面上,中本聰又規定每產生210000個區塊,大致算起來,也就是每過4年時間,新產生的區塊所帶來的比特幣獎勵會縮減一半。
也就是說,從第210001個區塊開始,每產生一個新區塊,就只有25個比特幣能流通到市面上,等到了420001個區塊,就會變為12.5個比特幣,以此類推。一直到33次減半之後,每個區塊的獎勵會從0.0021個比特幣無限趨近0。
根據電腦語言支持的數據範圍,整體算下來,極限值為20999999.9769個BTC,約等於2100萬,所以比特幣的總量上限就只有2100萬枚。
比特幣減半這套機制,對於比特幣的成功來說,可謂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原因在於它令比特幣早期可以很好地去控制通縮和膨脹之間的平衡。我們都知道,如果一件物品完全的通縮,最後它的流動性一定會越來越差,反之,如果不停地通貨膨脹,最後這個物品的價值一定會越來越低。
而減半則在早期很好地幫助比特幣控制它流通到市場中的速度,既不會過於膨脹,導致比特幣的價值下跌,又不會過於通縮造成比特幣的流動性下滑,所以比特幣的“支付”價值,才能在早期展現的淋漓盡致。
除此以外,這個機制幫助了比特幣的區塊鏈網路更好地發展壯大。早期,由於比特幣的價格較低,獎勵數量就多一些,激勵更多的人去瞭解、參與這個專案;後期隨著比特幣的價格上漲,挖礦獎勵就會少些,但手續費會逐漸增長,維護了網路中算力的大小與穩定。
所以後來,隨著比特幣的這套機制得到市場驗證,大家就紛紛借鑒了這個機制,於是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數字貨幣,都有了減半的說法。
總之,目前,大部分人在講減半的時候,也不單單指的是減半機制,更多的則是代指減半後所引起的市場波動。雖然投機是人類的一種本性,但小K君還是希望大家,腳踏實地,莫忘初心。
Updated on: 27/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