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GO學院|第7課:區塊鏈的分叉是什麼意思?
所謂區塊鏈的分叉,可以說是區塊鏈網路中獨有的一種版本升級方式。像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微信、淘寶”這些APP,實際都是中心化的應用,每隔一段時間騰訊、阿裏這些應用的創建者們,為了增加新功能或解決一些bug,所以就要對程式進行升級。
這類app升級的時候,會由阿裏、騰訊這些中心化的團隊,將代碼完成後,部署在後臺中,先進行伺服器的升級,然後我們這些用戶才可以在終端(客戶端)升級產品,但歸根到底,這些中心化的互聯網產品,升級的內容是一致的,由中心化的公司決定,用戶統一升級。
而區塊鏈中的系統,我們知道,它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資料庫,它的代碼是開放的,整個網路是去中心化的。這就意味著沒有中心化的公司來做升級決策,制定版本的升級內容,甚至連伺服器都沒有。
所以,當區塊鏈在做版本升級時,就需要一種與中心化產品升級完全不同的升級方式。於是分叉就應運而生。
區塊鏈雖然沒有中心化的公司來維護、也沒有一個中心伺服器,但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這就使得區塊鏈在做版本升級時,升級的內容會由參與的礦工共同來決定該如何更改,甚至有可能因為礦工之間發生分歧產生多個版本,不像互聯網一樣,一家獨裁,沒有選擇的餘地。
此外它也是有終端的,每個終端都會連在區塊鏈這個大的分佈式資料庫中。數據被打包成區塊,鏈接起來形成一個鏈式結構。
它的原理是這樣的:當區塊鏈進行版本升級時,其實是由終端開始升級,大家可以在各自社區中下載、安裝,進行升級。升級後的終端再接入區塊鏈網路中,進行數據處理,共用數據。
在升級的過程中,必然有一段時期是,新老版本並存,在兩個版本接入數據的時候,會將現有的區塊鏈進行分裂,從某一個區塊開始,連接到兩個不同版本處理的區塊上,然後兩個區塊再各自連入新的區塊,由此形成了兩條鏈。就好像樹枝一樣,大家共用同一個樹幹,共用之前未分開時的數據。
Updated on: 27/07/2023